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简介
一、历史沿革
本作物学一级学科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和烟草学3个二级学科,分别于1993、1997和2016年获硕士授予权;2005年获得作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19年开始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生招生。
二、师资力量
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3人、贵州省“百”层次人才2人、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教授29人、博士导师13。
三、依托平台和人才团队
1、平台
作物学省级重点学科(2014)、国家云贵高原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贵阳,2021)、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贵州分中心(2013)、贵州省粮油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2023)、贵州省药用植物繁育与种植重点实验室(2010)、贵州省中药材繁育与种植工程实验室(2009)、贵州省药用植物繁育与种植人才基地(2013)、贵州省烟草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2010)、贵州省粮油作物遗传改良与生理生态特色重点实验室(2015)、贵州省高等学校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2023)、FUN乐天使官方网站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生创新基地(2015)、FUN乐天使官方网站水稻产业技术研究院(2021年)、玉米研究所(1991)、油料研究所(2004)、中药材研究所(2004)、麦作研究中心(1991)。拥有大型科研仪器140余台,仪器设备原值总计7200余万元。
2、人才团队
贵州省特色粮油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019)、贵州省烟草品质遗传改良与生物转化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015)、贵州省土壤水肥调控与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科创新人才团队(2013)、贵州省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创新团队(2010)。
四、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的要求,掌握作物学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基础科研的能力,能在科学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具有较高学术素养,恪守学术道德,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组织管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学科方向与特色
本学位点始终以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针对西南喀斯特山地作物生产特色开展研究,形成了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种子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方向。
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针对喀斯特山区农业生产特点,围绕山地作物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核心目标,开展作物栽培生理生态、营养生理与高效施肥、逆境生理与调控、高效农作制度、精确定量栽培研究及特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发与应用。在山地资源高效利用、水稻轻简和精确栽培、玉米抗逆高产栽培、道地特色中药材质量调控、次生代谢研究及规范化栽培、山地生态烟叶高效生产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优势。
2. 作物遗传育种
围绕喀斯特山地生态特点,探索作物育种新原理与方法,突出传统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的结合,以高产优质、抗逆、抗病育种为重点,研究作物主要经济性状、抗逆性的遗传和形成机制,进行特异种质资源的挖掘、保存和创新利用,深入开展作物特异基因分子鉴定、功能定位与克隆利用。在水稻优质抗逆育种、玉米杂种优势理论与生态育种、小麦远缘种质资源创新及抗病育种、烟草种质资源创新及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优势。
3. 种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喀斯特山区作物种子形成、发育、成熟、休眠特性的调控机理,阐明山地生态条件下种子生理生化特性及遗传机理,探寻种子质量调控新途径;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优异种质挖掘与创新,研究种子抗萌发逆境的机理,选育高产优质、广适抗逆的优良品种,进行种子生产、包衣、引发、贮藏、检验等新技术和方法研究。在山地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种子高产保质调控技术和种子产业化开发方面具有一定区域特色和优势。
六、博士研究生主修课程
作物科学前沿、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题、作物遗传育种学专题、作物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进展、现代作物生产专题、药用植物学研究进展、作物土-水-肥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组学数据分析、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作物杂种优势理论
七、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近5年来,本学位点共招收博士生23名、硕士生144名,授予博士学位4名,硕士学位141名,制定了《FUN乐天使官方网站作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2022)》、《FUN乐天使官方网站作物学学科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2022修订版)》等制度,以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八、主要成果
近5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教学成果奖2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等共达25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201项,纵向经费达1.26亿、横向经费达0.36亿,合计经费1.6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312篇,其中SCI论文161篇。
九、交流合作
本学位点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西南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以色列海法大学、美国的Bay Food Tech及法国的INRA等机构的相关学科有较多的研究合作。
十、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广,适合于政府管理部门、农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企事业单位和农业推广部门等单位从事管理、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推广等工作。
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