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陈竹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系别: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邮箱:mollychen.zhu@foxmail.com
一、个人简历
1、教育经历
2010-09 至 2015-07,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学,博士
2007-09 至 2010-07,中国农业大学,果树学,硕士
2003-09 至 2007-07,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士
2、工作经历
2018-12 至 今,FUN乐天使官方网站,FUN乐天使官方网站,农业资源与环境系,副教授
2016-03 至 2018-12,FUN乐天使官方网站,FUN乐天使官方网站,农业资源与环境系,讲师
3、学术兼职
无
二、教学与课程
担任本科生课程《植物营养与施肥》、《无土栽培与设施农业》等的主讲。
担任研究生课程《高级植物营养与施肥》、《环境微生物组学》等的主讲。
三、研究方向
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环境微塑料污染。
四、科研项目
1.2022/3至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mPHR调控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响应低磷胁迫的机制(32260804);
2.2018/11至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山区磷亏缺条件下高产大豆基因型的筛选与低磷适应策略研究(31860115);
3.2020/11至今,主持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塑料污染评估及其对菜田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黔科合基础-ZK[2022]一般045);
4.2018/9至今,主持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基于蛋白组学的贵州省大豆磷高效机制研究(黔教合KY字【2018】100);
5.2018/12至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黔南坡耕地抗旱保水与产能提升技术示范及推广应用(2022YFD1901505),负责农田微景观水肥调控体系构建研究;
6.2018/12至2022/12,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西南金属采选场地及周边土壤污染防控与治理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2018YFC1802602),负责采选场地及周边复合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响应研究;
7.2015/11-2018/12,参与贵州省重点研发项目,两湖流域面源污染原位复合生态拦截和控制技术研究(黔科合重大[2015]2001),负责湖岸缓冲带微生物群落响应研究;
8.2019/1至2022/12,参与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低磷条件下高根际活化能力大豆种质的筛选、相关基因定位及新材料创制(黔科合支撑[2019]2399),负责转录组和根际微生物测试和分析工作。
五、代表著作
(1) Tongli Yang; Songhua Yang; Zhu Chen; Yuechen Tan; Roland Bol; Honglang Duan; Jin He ; Global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s candidate gene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phosphorus acquisition strategies among soybean varieties,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2, 13
(2) 陈竹; 郭岩彬; 孟凡乔; 邵小明; 刘宝驹; 吴文良 ; 施肥方式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氨氧化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21, 41(11): 4577-4585
(3) Zhu Chen; Hong-yan Liu; Chen Rao; Chang Jiang; Yue-chen Tan; Tu Yu; En-jiang Yu; Pan Wu ;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dynamics indicate disruption of nitrogen cycling by pollution in vegetation buffer zones, Pedobiologia, 2021, 150722(85): 0-150722
(4) Zhu Chen; YanBing Guo; ZangLiu Du; WenLiang Wu; FanQiao Meng ; Change in the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nd archaea at soil aggregate level as native pasture converted to cropland in a semiarid alpine steppe of central Asia,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2016, 16(1): 1-12
(5) 陈竹; 王忆; 殷丽丽; 张新忠; 韩振海 ; 小金海棠MxYSL5启动子克隆技术的比较, 植物生理学报, 2011, 48(1): 95-101